编者按: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实体经济升级的重要途径,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此高度重视。《政策天地》第4期已摘录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了让企业家们更深入理解《意见》,本期《政策天地》整理刊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对《意见》的相关解读。 (一)《意见》的出台体现在“三个需要”上面 1. 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了大量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我国加快转型升级、增强发展主动权提供了重要机遇。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快速发展。 2.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 当前,我国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这就需要通过改革创新,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新动能的发展空间,促进传统动能的改造提升。 3. 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优势的需要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就是要加速培育壮大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知识、技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应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的动能。 (二)《意见》的主题“创新管理优化服务”主要体现“三个符合” 1. 符合新动能发展规律 从调研情况看,很多新兴领域发展最需要的不是扶持,而是“松绑”,需要在服务和监管两个方面推进新一轮改革。 2. 符合国际上发展新动能的大趋势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主要国家纷纷围绕培育壮大新动能制定战略计划。全球都处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初期,各国都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来适应技术创新的发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谁适应的好,谁就能赢得主动。 3. 符合政府职能转变和产业管理转型的需要 要按照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要突出服务理念,大幅减少事前行政审批、健全事中事后监管,变管理为服务,进一步提升行政审批、法规调整、标准规范等方面政府服务的科学性、灵活性和针对性,为新动能的培育壮大、传统动能改造提升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府服务。 (三)《意见》的特点和亮点 1. 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 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贯穿全篇。按照创新发展理念,着眼长远发展,强化制度供给的创新,着力人才、金融、技术等要素市场改革,将新生产要素的聚集和流动作为一项改革重点,推动人才、技术、数据等的合理流动,构建高素质创新人才更好参与培育壮大新动能的体制机制。 2. 突出包容创新的审慎监管理念 《意见》围绕进一步激活市场机制,放宽政策限制,突破制度羁绊,鼓励积极探索等提出了一系列放宽准入、审慎监管、防范风险的措施,提出实施以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底线的管理模式,推动从处理具体事项的细则式管理转变为事先设置安全阀及红线的触发式管理。对底线之上,看得准的新业态要量身定做监管制度,看不准的技术和业态实行更具弹性和包容性的监管方式。 3. 突出政府自身的管理创新和服务升级 《意见》从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角度,围绕打造动态调整、快速响应、便捷高效的政府服务提出了一系列举措,涉及工商、质检、标准、知识产权、法规调整等多个方面。 针对新兴经济业态变化快、创新多,对局部政策调整需求明显等特征,《意见》还提出探索权责下移的新兴经济领域矛盾问题化解机制,以更大力度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创造更加宽松、灵活的政策法规环境,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突出问题导向和政策可操作性 《意见》围绕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一系列决策部署,着力优化服务、创新管理,增加服务新动能培育的有效制度供给。 《意见》将利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作为一个重点,结合落实《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等政策,与时俱进地提出了利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新模式。 (四)如何提高政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1. 反应要快 新动能领域有一批企业创新欲望强、经营方式多变,渴望快速抢占市场高点。适应它们的发展需求,需要更加充分地利用信息化等手段,优化服务流程,打通审批“堵点”,消除服务“盲点”。要及时调整相关标准、法规和政策,营造更适宜的创新生态,用高效率的服务为企业创新赢得更多的机遇。 2. 理念要新 新动能领域大部分企业仍处于初创期、发展期、市场开拓期,以往以扶优扶强为核心的政策导向、扶持理念难以满足这批企业的需要。要建立以功能性、普惠性为主的新型政策体系,优化扶持流程,比如通过信用评级与税收便利挂钩,减轻企业享受税收优惠的审批负担,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新创企业有更多获得感。 3. 重心要下移 新兴领域个性化发展特征明显,很多方面的政策需求不具备普遍性,很难通过全局的政策调整来解决新生市场主体的现实需求,这就需要进一步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有条件、有需求的地方营造更加灵活、更加适宜的发展环境。 《意见》提出结合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等工作,将新动能领域的权责同步下移,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改革的试错容错机制。 (五)如何构建包容创新的审慎监管制度? 1. 划定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这条底线 要充分发挥信用管理的约束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施以负面清单为主的产业准入制度,对底线之上的新业态、新模式采取更加包容的监管方式,支持行业自律,鼓励通过利用大数据监管、政企合作、社会协同治理等新的手段和模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同时,也要优化风险管理机制,提高对新兴经济领域潜在风险的敏感性和突发情况处置能力,善于运用新技术来创新和完善监管。 2. 坚持动态监管和协同监管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与传统的产业、业态和模式有很大不同,有的远远超出了我们已有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决不能简单套用旧思维、老黄历,搞“削足适履”。要本着鼓励创新的原则,区分不同的情况,做到“量体裁衣”,量身定做监管制度。 要加强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推动线上监管与线下管理协同,形成监管合力。 3. 多元共治 要顺应分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特点,积极构建多方参与的治理体系,促进监管机构和社会力量相互协作。当然,多元共治不是对现有管理方式的颠覆,而是有益补充,要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公众、媒体、消费者和大企业的作用,形成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治理的格局,提高行业治理效率。 (六)发改委牵头制定落实计划 要切实加快新旧动能平稳接续,协同发力,促进覆盖一二三产业的实体经济蓬勃发展。《意见》围绕创新管理优化服务提出了一些方向性的政策,但都是建设性的政策,给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落实《意见》需要各方面进一步拓宽思路、大胆实践,结合地方开展的试点示范、部门监管措施的动态调整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将成熟的经验转化为法规制度,让广大实体经济市场主体有更多的获得感。 目前,发改委正在牵头制定《意见》的各部门年度分工落实计划,督促文件的贯彻落实。同时也在对各部门、地方针对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汇总和整理。 |